当前位置: 首页 >   >  财税政策

2021财政下半年:专项债扛大梁

  发布日期:2021-08-09  浏览量: 650

连续实施了13年的积极财政政策在下半年将会如何变化?

7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,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政策效能,兜牢基层“三保”底线,合理把握预算内投资和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进度,推动今年底明年初形成实物工作量。

在此之前的4月30日召开的会议指出,积极的财政政策要落实落细,兜牢基层“三保”底线,发挥对优化经济结构的撬动作用。

多位专家分析,未来积极财政发力主要还是依靠地方政府专项债。

从财政部公布的数据来看,2021年1-6月,全国发行地方政府债券33411亿元。其中,发行一般债券16103亿元,发行专项债券17308亿元;按用途划分,发行新增债券14800亿元,发行再融资债券18611亿元。

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规模从4月份开始增大,2021年第一季度发行新增债券364亿元。5月、6月份发行新增债券均在5000亿元以上。

在财政部上半年财政收支情况新闻发布会上,财政部预算司副司长项中新解释,专项债发行进度较去年有所放缓,主要是今年专项债券恢复常态化管理,适当放宽地方发行时间要求,既不会影响重点项目建设进度和资金需求,也可以有效避免债券资金闲置。

专项债于2015年首度发行,当年发行1000亿。此后规模陆续增加,2019年扩张到2.15万亿,2020年因为疫情的爆发,发行量达到3.75万亿创出新高。2021年额度为3.65万亿。

下半年,专项债的发行速度将会加快,是否意味着政府投资的启动?

上述财税专家告诉记者,虽然现在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,促进消费,还是希望“三驾马车”都能发力。投资,仍然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,这和中国发展阶段时点是吻合的,只不过在效益和方向模式问题要调整。“在他看来,7月30日召开的政治局会议,内容核心就是上半年比较克制,为应对疫情和保持相对优势,下半年要发力。在地方专项债的发行进度,项目储备、项目落地,都会抓紧。要重视扩大内需,但是又不能着急,从效果的可控性来看,还是需要依靠投资。”

近日,有媒体报道,近期国家发改委下发相关通知,要求地方做好今年下半年和明年上半年专项债项目准备工作。通知提出,要按照“资金跟着项目走”的原则,统筹考虑在建项目和新开工项目资金需求,做好项目储备工作。各地要在10月底前将一批符合条件、已完成前期工作的项目录入重大项目库,确保这批项目具备尽快开工建设的条件。

但是专项债自身也有很多问题。从2021年部分省市公布的审计报告可以看到,专项债资金闲置仍是出现频率最多的问题之一。比如,有部分市县的地方债项目资金闲置超过1年,广东和福建甚至发现有项目资金闲置超过2年。至于闲置的原因,多和前期论证不充分、规划设计和方案制定不合理等有关,由此导致项目未按期开工建设,或拖累项目进度,或无法实施。

李开孟认为,2019年底到2020年大量的专项债投资中,一些项目前期工作深度不够,导致资金闲置。这也就是因为项目可行性研究质量有问题,部分项目存在过度包装的情况,因政策驱动而下拨的资金难以落实合适的项目,从而没能形成实物工作量。

此次中央强调要关注项目本身的可行性,实际上是要强调项目自身的质量,以项目名义申报下来的资金,要真正具备可行性,要形成实物工作量,要切实规避财政资金的投资风险,强化投资安全,重视可行性研究的深度和质量,强化财政资金投入的绩效监测和项目全生命周期风险管控。